文章标题:非靶标害虫二化螟为害抗褐飞虱水稻诱导植物挥发物变化对靶标害虫抗性的影响
文章作者:王兴云1, 2, 3 张新强1 刘瑶瑶1 王璐颖1 周亚丽1 薛 爽1, 3 何玲敏1
关 键 词:抗性水稻品种;非靶标害虫二化螟;靶标害虫褐飞虱;植食性害虫种间作用;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文章摘要:
【目的】 植食性昆虫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作用,而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昆虫互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顶空动态收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水稻品种Mudgo和感虫品种TN1分别被非靶标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为害后的挥发物组成,共鉴定到115种挥发物,并筛选出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挥发物。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靶标害虫褐飞虱对非靶标害虫二化螟为害诱导的20种水稻挥发物(浓度分别为2和200 mL/mL,溶剂为正己烷)的行为反应。【结果】 Y型嗅觉仪结果表明,水稻Mudgo被二化螟为害后显著增加的挥发物中,正乙醛、2-庚酮、β-月桂烯、芳樟醇、十四烷、正十五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α-蒎烯、D-柠檬烯和β-石竹烯11种挥发物对褐飞虱有显著的吸引作用(P < 0.05),而苯乙醛、2-壬酮、萘、水杨酸甲酯和十三烷5种挥发物对褐飞虱有驱避作用。 结果揭示了抗性和感虫水稻品种被二化螟为害后所释放的挥发物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对靶标害虫褐飞虱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提示非靶标害虫为害可能会导致植物对靶标昆虫拒异性降低。【结论】 研究结果丰富了寄主植物挥发物在植食性害虫种间作用关系理论,为利用植物挥发物防治害虫提出新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