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两种赤眼蜂抗/耐药种群P450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文章作者:鲁艳辉1** 谢连城1** 杨亚军1 徐红星1 臧连生2 吕仲贤1*** 田俊策1***
关 键 词: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抗/耐药性;P450;基因表达
文章摘要:

【目的】 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害虫具有绿色、安全、环保等优点。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均用于水稻害虫防治,释放到田间的赤眼蜂不可避免与农药接触。本文研究旨在提高赤眼蜂抗/耐药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田间害虫控制作用。【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别测定了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的抗/耐药种群P450基因表达量。【结果】 稻螟赤眼蜂所有抗/耐药种群不同P450基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其中,耐噻虫嗪稻螟赤眼蜂种群CYP4C1CYP4G15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耐噻嗪酮稻螟赤眼蜂种群CYP4C1CYP6A2CYP9E2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烯啶虫胺抗性稻螟赤眼蜂种群CYP4C1CYP4G15CYP6A14CYP6K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螟黄赤眼蜂吡虫啉抗性种群CYP4AA1CYP6A2CYP9AG4CYP9E2CYP9P3CYP307A1CYP315A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噻虫嗪抗性种群CYP9AG3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噻嗪酮耐性种群CYP4AA1CYP6A2CYP9E2CYP307A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烯啶虫胺抗性种群CYP4G43CYP9P3CYP307A1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结论】 两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药剂产生抗/耐药性后,分别引起了不同P45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初步明确了赤眼蜂的抗/耐药性机制,为抗/耐药性赤眼蜂的田间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