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亚洲玉米螟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基因OfJHAMT的鉴定及在滞育中的功能
文章作者:刘 叶** 田 迅 曹胜雁 马红悦***
关 键 词:亚洲玉米螟;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序列分析;RNA干扰;滞育
文章摘要:
【目的】 保幼激素酸甲基转移酶(Juvenile hormone acid
O-methyltransferase, JHAMT)是参与昆虫保幼激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表达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JHAMT基因,揭示其在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本实验室前期组装的亚洲玉米螟转录组数据(NCBI登录号:PRJNA1030200),采用RT-PCR技术克隆鉴定JHAM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其在亚洲玉米螟幼虫不同滞育状态的表达水平,利用dsRNA注射法干扰滞育幼虫的JHAMT基因,探究该基因在亚洲玉米螟滞育过程中的功能。【结果】 亚洲玉米螟OfJHAMT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48 bp,编码31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6.40kD,等电点pI为7.64。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亚洲玉米螟OfJHAMT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的OnJHAMT亲缘关系最近,其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6.51%。OfJHAMT基因在亚洲玉米螟的不同滞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滞育期的相对表达量最低,解除滞育后表达量升高。RNAi实验结果表明,注射dsOfJHAMT 48 h后OfJHAMT基因表达量下调86.35%。沉默OfJHAMT基因后第9天,亚洲玉米螟的存活率降至56.67%,与对照组dsGFP相比,滞育率下降了81.67%,且试验组幼虫不同程度出现外表皮变黑,组织软化及皱缩等致死表型,存活个体多生长为畸形蛹,无法正常发育成成虫。【结论】 本研究成功鉴定了亚洲玉米螟OfJHAMT基因,其在不同滞育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OfJHAMT表达被降低后影响幼虫生长发育且滞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OfJHAMT基因在亚洲玉米螟滞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