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昆虫嗅觉编码的分子功能研究进展

文章作者:黄敏君1, 2** 唐 睿1***
关 键 词:嗅觉;感器;气味受体;触角叶;神经纤维球;适应性
文章摘要:昆虫依靠嗅觉定位寄主、躲避天敌、寻找配偶,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神经行为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昆虫外周嗅觉系统的神经结构和分子基础得到了深入研究。大多数昆虫中嗅觉感觉神经元位于相应的感器中检测气味,然后将其轴突投射到触角叶中的神经纤维球,位于神经元树突上的气味受体/气味受体共受体复合物在气味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昆虫的嗅觉系统可以通过一个经典原则总结:一类嗅觉感觉神经元上表达气味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并汇聚投射到触角叶的同一个神经纤维球。近年来,随着对昆虫嗅觉蛋白功能和进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昆虫的嗅觉编码机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昆虫不仅有多种器官充当“鼻孔”,而且一些非气味受体家族如味觉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等也被发现参与昆虫的嗅觉活动。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世界的空气污染物会扰乱昆虫的嗅觉定位。因此,昆虫的嗅觉如何在人类世界中进化和适应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