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昆虫学报》

文章标题:不同品种豇豆挥发物鉴定、种类分析及蓟马危害程度

文章作者:田厚军** 陈 峥 陈艺欣 郑月琴 林 硕 池新霖 陈 勇***
关 键 词:豇豆;挥发性物质;品种;蓟马;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文章摘要:【目的】 明确不同豇豆品种蓟马的危害程度及挥发物组分差异,挖掘用于显著调控蓟马活动的行为调节剂,以期为蓟马的生态调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4个豇豆品种(大麻、肉麻、天瑞和长麻)的挥发物组成,结合化合物含量进行种类分析,同时,采用5点实地调查法分析了不同品种间蓟马的危害程度。【结果】 4个品种中肉麻受蓟马的危害程度最低,大麻受危害程度最高,危害长麻的蓟马种类最多,且均以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危害最为严重,其次为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4个品种豇豆叶片(大麻14种、肉麻17种、天瑞16种、长麻13种)和花(大麻11种、肉麻10种、天瑞12种、长麻17种)挥发物共检测到23种,叶片和花挥发物中各有8个化合物为4个品种共有。苯甲醛和β-紫罗兰酮在大麻、肉麻和长麻叶片中含量较高也较为稳定,显著高于天瑞中的含量(P<0.000 1)。在4个品种叶片挥发物中脂肪酸衍生物含量最高,其次为苯环类化合物;但在大麻、肉麻和天瑞花挥发物中,脂肪酸衍生物含量最高,其次为萜烯类化合物,而在长麻花挥发物中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结论】 4个品种叶片和花挥发物种类和含量上均有差异,通过对共有挥发物中主要化合物(苯甲醛和β-紫罗兰酮为叶片共有,芳樟醇和棕榈酸甲酯为花共有)以及独有特征性化合物(乙酸叶醇酯为天瑞叶片特有、十六醛为大麻叶片特有、1-辛烯-3-醇为大麻花特有、苯乙酮为长麻花特有、十八醛为肉麻花特有、植酮为天瑞花特有)的分析对比,并结合危害程度及现有文献推测苯甲醛、芳樟醇、乙酸叶醇酯、β-紫罗兰酮、1-辛烯-3-醇、苯乙酮、苯丙醇、肉桂醛、氨茴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可作为开发蓟马行为调控剂的重要化合物。